学院概况
 

文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周口师范学院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2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1个专科专业,下设11个教研室。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00多人,其中留学生25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含校聘)5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文明教师18人,兼职研究生导师6
    学院坚持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中心,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团队获批河南省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古典文献学获批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建成了汉语言综合实验室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多功用资料平台;拥有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共享课程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校级优秀教研室6个,校级思政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近400万元;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明清以来社会思潮变迁与文章学转型研究”团队获批河南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读、写、诵、演、讲五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学生连续20届在河南省高校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获河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1次,《一千零一夜学堂——儿童阅读引领者》入围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另获省级奖励300余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一大批教学骨干、优秀教师和领导干部,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响应周口市委市政府建设“道德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号召,建成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张伯驹研究中心、周口作家群研究所三大平台,大力服务周口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张伯驹学术研讨会,在省内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面向大学生开展周口地域文化传承系列讲座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校情怀和人文精神风貌,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开设“周口作家群研究”校本课程,全部课程资源已经上传到了国家图书馆网站,相关研究为周口市获批“文学之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学院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尊道贵德,博学善建”的校训,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被授予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教科文卫系统模范职工小家,校思政工作先进单位、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学校年度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单位,荣获“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