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2019-05-12        116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11001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54学时,5学分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讲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包括当代文学作家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在内的当代文学系统运动过程;通过具体代表性作家主体的代表性文本的详细和深入分析,以期让学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形成其有关当代文学历史的基本知识构架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当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感觉,并训练基本的当代文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潮流、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提高其运用当代文学思维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50-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文化大革命”十年文学思潮。

教学要求:掌握50-60年代文学运动过程;了解“文化大革命”十年文学思潮概况

重点难点:重点:50-60年代文学运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难点: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认识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正确的引领。

其他教学环节: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

(二)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况;《创业史》《青春之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教学要求:了解50年代、60年代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了解革命历史题材与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掌握《创业史》的写作意义;掌握《青春之歌》知识分子写作的价值;了解宗璞《红豆》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十七年出现战争题材和“干涉生活”的短篇小说创作。难点:要求学生理解5060年代小说的革命现实主义主潮。通过对《创业史》主人公命运的思考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国家对百姓的关心。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红豆》的主题

(三)第三章  5060年代新诗、戏剧、散文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50年代、60年代诗歌概况;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况;50年代、60年代散文概况;郭小川的诗歌创作;《茶馆》。

教学要求:了解“颂歌体”的主要特点;掌握“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工农兵生活”为内容的“写实诗”;了解建国十七年戏剧的革新之路;当代散文创作经历了从建国初受政治抒情诗的带动融革命战斗豪情于景的创作,到“文革”结束后“人的发现”和“反思”意识进入创作领域,再到文化散文的发展线索;掌握《茶馆》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当代戏剧的历史分期。难点: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通过对政治抒情诗的鉴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其他教学环节:写一篇反映同学大学生活的情景剧

(四)第四章  50-70年代台港文学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台湾文学概况;香港文学概况;掌握白先勇、陈映真、黄春明、琼瑶、古龙、高阳等人的创作特色与成就。

教学要求:了解该时期台湾文学的发展与创作的概况;掌握白先勇、陈映真等人的创作特色与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白先勇、陈映真的作品。难点:白先勇小说中的“放逐”主题。

其他教学环节:以白先勇小说为例进行分析。

(五)第五章  50-70年代台港诗歌 戏剧 散文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余光中的诗;台港戏剧;台港散文。

教学要求:了解余光中、郑愁予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台港戏剧;掌握台港散文

重点难点:重点:余光中、郑愁予、姚一苇、梁实秋的创作;难点:台港文学与大陆文学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加对传统文化魅力的认识,以及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

(六)第六章  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80年代文学思潮;9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要求:了解80年代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了解80年代有关现代派、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文学主体性等方面的文艺论争;掌握90年代市场经济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掌握90年代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80年代、90年代文学思潮的特征;难点:80年代、90年代的文学新变

(七)第七章  80年代小说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80年代小说概述;王蒙 陆文夫 高晓声;谌容 张贤亮;汪曾祺;探索小说。

教学要求:了解“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了解王蒙、刘心武、张贤亮、韩少功、汪曾祺、贾平凹、莫言、余华、方方、刘震云等人的代表作品;掌握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80年代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难点:80年代小说发展的多元化。了解不同作家笔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我们本民族文化的热情。

其它教学环节:以莫言的小说为例进行讨论。

(八)第八章  90年代小说                              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90年代小说发展的概貌;贾平凹 陈忠实;王安忆 陈染;王小波 王朔 余华。

教学要求:介绍在全球化语境下90年代文学的转型;剖析女性作家王安忆、铁凝、林白、陈染等人的小说创作;掌握重要长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陈忠实的《白鹿原》。白鹿等意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心。难点:90年代小说的艺术创新。

其它教学环节:以陈忠实的小说为例进行讨论。

(九)第九章  80年代、90年代诗歌                        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80年代、90年代诗歌概述;朦胧诗。

教学要求:了解新时期诗歌创作队伍的构成和新时期诗歌多元化美学形态的历史进程与重大成就;掌握朦胧诗的思想内容与审美取向;90年代新诗在多种向度上探寻生存与发展的可能。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每种诗歌群体的主要特点和影响。难点:朦胧诗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

其他教学环节:朦胧诗诗歌朗诵

(十)第十章  80年代、90年代散文                        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80年代散文创作;90年代散文创作;《随想录》;《文化苦旅》。

教学要求:了解80年代、90年代散文的特色与价值;了解《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意义;了解80年代报告文学的特点;了解“散文热”的兴起及及主要原因;掌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巴金《随想录》及其文化价值。难点: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争议

其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诵读《随想录》的篇目

(十一)第十一章 80年代、90年代戏剧                   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80年代、90年代戏剧概述;沙叶新 高行健。

教学要求:了解八十年代戏剧创作概况;掌握沙叶新与高行健的创作情况、艺术探索与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沙叶新和高行健的创作。难点:高行健戏剧的先锋性。

其它教学环节:排练高行健话剧《车站》

(十二)第十二章  80年代、90年代台港文学               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台湾的小说、戏剧、散文;香港的小说、戏剧、散文。

教学要求:了解香港的小说、戏剧、散文;了解台湾的小说、戏剧、散文;香港80年代、90年代的特点;当代台湾通俗小说的创作。

重点难点:重点:当代香港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难点:

如何看待港台的通俗文学。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金庸小说的现代性

(十三)第十三章 2000-2013年小说(一)                 3学时(理论讲授3学时)

教学内容:新世纪文学概述;精英写作的坚守;莫言。

教学要求:了解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概况;了解网络文学兴起的背景;掌握精英文学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掌握莫言小说。

重点难点:重点:莫言的小说创作。难点:莫言小说与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莫言长篇小说《蛙》

(十四)第十四章  2000-2013年小说(二)                 3学时(理论讲授3学时)

教学内容:通俗小说;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80后”青春写作;新媒体与文学新形态。

教学要求:了解新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多元发展特点;掌握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的发展脉络及代表性作品;了解80后写作的意义;掌握新媒体与文学新变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底层文学写作;郭敬明的小说创作。难点:底层写作的人文意蕴。

其他教学环节:讨论底层文学中的“人民性”问题。

(十五)第十五章  2000-2013年诗歌 戏剧 散文              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新世纪诗歌创作;新世纪散文创作;新世纪戏剧创作。

教学要求:了解网络诗歌的特色与价值;了解新世纪戏剧的拓展;了解新世纪散文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网络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关系;新媒体与散文的发展。难点:新世纪诗歌表现范围的扩大。

其他教学环节:收集网络诗歌、戏剧及散文,互相交流

三、选用教材

推荐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下册),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资料:

1.《网络诗歌论》,杨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2.《网络诗歌研究》,张德明,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3.《新世纪戏剧艺术研究》,沈炜元,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

四、先修课要求

在学习《中国当代文学》这门课之前,学生最好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手段与建议

在向学生传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知识的过程中,知识本身包含了基本常识(文学史已成定论的内容)、理解分析(文学史中的知识创新、观念变更和视角转换带来的内容)和接受感知(教与学的过程)三个方面。因此,接受知识既是固态的,又是动态的。为此,在每次课的讲述过程中,根据师生的互动,发现学生兴趣与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点,随机布置一定量的小题目,以个人发言的方式,在下一次课时融入课堂教学,改变一言堂的旧模式。

同时,学生课后的自学也特别要给予督促和指导。一是要引导学生坚持作好课外阅读札记,在积累中提高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二是要认真完成半期考核论文——一篇较完整的鉴赏评论性文章,使单一的接受成为一个完整的由接受、感知、互动到自主操作和过程,既接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因此,本课程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师生共研、课堂讨论为辅,学生自主完成论文过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作业、课堂提问、考勤。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闭卷笔试式,采用多种不同的题型。


编写人:李瑞华    讨论参加人: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全体成员                                            审核人:任动

 2019320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