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2018-12-13        552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20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8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是各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属于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门类,是人类对艺术活动及相关的原理、原则、范畴、方法所作的理性反思和理论概括。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概念,掌握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2.丰富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巧和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对人类的艺术有基本的了解,并自知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能够使用艺术观对中、外艺术作品及艺术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审美和鉴别的能力,并以全球化知识为背景来对他们有全新、全面的启发;

 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做准备。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     2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2.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具体列出教学基本要求,如了解、理解、掌握及应用等。了解艺术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以及具体的几种研究方法。使学生们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和研究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概论》?”

(二)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6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2.艺术与社会生活

3.艺术与社会生产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1.艺术与美的关系

2.艺术的审美本质

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重点、难点: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艺术生产”与一般的物质生产的区别?

(三)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4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1.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2.艺术门类的划分

第二节 主要艺术门类

1.美术

2.音乐

3.舞蹈

4.戏剧

5.摄影

6.电影与电视

 7.文学

 8.建筑与园林

 9.其他艺术门类

第三节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1.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2.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科学划分方法,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文学与其他各门艺术之间存在哪些广泛的联系?”

(四)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4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1.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2.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3.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1.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3.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第三节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1.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2.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及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理解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洞悉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重点、难点: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特别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论。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五)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6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1.艺术家与社会

2.艺术家的主体性

3.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1.艺术体验

2.艺术构思

3.艺术表现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4.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

5.意识与无意识

6.灵感

7.形象思维及其逻辑规律

教学要求:理解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的主体性,掌握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重点、难点: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东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和思潮;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流派”

(六)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3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艺术作品的内容

3.艺术作品的形式

4.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2.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3.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1.艺术美的根源

2.艺术美的条件

3.艺术美的特征

教学要求: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根源,掌握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

重点、难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七)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3学时  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3.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第二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4.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5.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6.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教育

1.艺术的社会功能

2.艺术的审美教育

3.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艺术接受的性质和社会环节、艺术的审美教育及其意义,理解并掌握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

重点、难点: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艺术审美教育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

三、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艺术概论》(第三版).王宏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月(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

参考书目

1.《美的分析》.荷加斯.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美学》一、二、三卷(共四卷).黑格尔.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艺术与现实审美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艺术概论》.孙美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四、先修课要求: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艺术概论》的理论知识较难理解,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加大优秀作品的分析,把理论知识和具体作品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一门理论课里面的重要的概念、重要的理论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一定会影响到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精讲方面也要下足功夫,精讲也就是把重点知识和内容讲清楚,讲透彻,非重点的可以略讲,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关内容,并且能做到灵活运用。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多阅读、观看、赏析国内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

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理论试卷。


编写人:     讨论参加人: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     审核人:




7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